《艺术与科学》自2007年起改为正式期刊出版。
《艺术与科学》作为一本艺术研究类刊物,其定位是理性、学术性、建设性;我们希望它是一本能代表国家艺术研究最高水平的高品位、高质量的理论刊物。它应是中国当代艺术研究的一个新型平台,是艺术与科学互补并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
《艺术与科学》杂志以艺术与科学的探讨为宗旨,研究艺术与科学两者的互为关系和影响,探讨二者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交流、交叉和交融的可能性;研究艺术中的科学,亦研究科学中的艺术;倡导艺术与科学交融的新思维、新方法,促进艺术与科学的良性互动与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以艺术研究为主的刊物,希望通过艺术与科学交叉互融的视角,在艺术研究方面进行更广泛围的探索,进行更深入、更具科学性和现代性的探索。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提供了这种可能性,科学技术的力量已经对包括艺术创作、艺术研究在内的诸多方面给予了强大的影响。因此,这一新的视角将进一步开阔我们的视野,在整个人类生活的艺术与科学的时空范围中,在艺术与科学契合的交叉面上,探究艺术理论的新向度,开拓艺术创造的新视界。作为一种新型的艺术研究类刊物,这种新型又是以其科学的特色所决定的。其科学特色,表现在,一是研究内容中包括的科学性;一是研究方法、态度的科学性。因此,将刊发一部分来自科学界的相关研究文章,这些研究的基点来自科学领域,是对“科学中的艺术”现象进行研究。
《艺术与科学》的编辑,将围绕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主题作文章。 每期有一至两个主题作为本期的重点,今后将逐渐反映如艺术与生物学、艺术与地理学、艺术与生态学、艺术与物理学、艺术与心理学、艺术与政治、 艺术与社会艺术与经济、艺术与空间、艺术与考古等等多方面的交叉研究的论文及成果。
从以下四方面来看:
一、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社会、生活乃至包括艺术在内的上层建筑的渗透、影响日益强大,科学技术在发展自身的同时改变着社会,改变着一切,艺术也不例外;影响、变化总是双方的、互为的,因此,事物、学科之间的交叉整合在当代已是必然的趋势了。在这样的情势下,艺术原有的自下而上状态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与科学技术的互为也在从表层走向深层,如多媒体艺术、信息艺术的发展就是一例;而艺术研究也同样面临着变革:一方面研究的对象发生了变化,新材料、新形式、新问题不断出现; 另一方面,研究自身也遭遇挑战,传统的方法、视角手段、甚至目的,都需要重视检视,并需要建构新的方法、新视角,研究新的问题。 在更深一层上,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提出了新问题和新挑战,如何解决两者关系的失衡问题,从艺术着手是重要的有代表性的一面。
二、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杨振宁等教授的努力。自20世纪90年代初,由著名的科学家李政道、杨振宁教授在国内倡导的艺术与科学的讨论至今,专题研讨会已召开过三届,尤其是2001年5月清华大学校庆90周年之际, 在北京举办的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和艺术与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将这一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发展清华大学文科的需要。清华大学原来有雄厚的文科基础,近些年文科重建以后,清华大学将建设和发展文科(包括艺术学科)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各方面给予支持,并制定一系列规划和要求;办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艺术研究刊物,是清华大学文科建设的需要,也是美术学院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
四、艺术研究进一步发展、开拓、创新的必然。当代国内艺术研究已进入一个转型期。一方面浮躁的社会风气影响着学术研究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局限于人文学科范畴内的传统型的研究方法已难以适应科技社会情景下艺术实践和研究发展的要求。从艺术与科学互为关系的角度开展研究,无疑是一个新的思路。(主编:李砚祖)
主编
李砚祖
男,1954年12月出生于湖南临湘。乐动网页版登录入口,乐动(中国)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扬州师范学院美术专业毕业;1987年获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1990年获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3年晋副教授,兼学报《装饰》副主编;1994年任主编;1995年任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客座研究员,从事设计艺术学及美术学研究;1996年起任史论系副主任主持工作,1998年晋升教授;2000年至今,乐动网页版登录入口,乐动(中国)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与科学》丛刊主编。
近年开课:本科公共基础课《设计与艺术概论》、专业课《中外设计论著选读》等;研究生公共课《设计艺术学》、《学术论文与学位论文写作》、《学术要素讲座》等;校新生研讨课《中国陶瓷艺术》等。主要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历史及理论、陶瓷艺术、中国画学。
出版著作十余种。近5年出版著作:1、《工艺美术概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获2002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创造精致》,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1;3、《造物之美——产品设计的历史与文化》, 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获2002年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4、《艺术设计概论》,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2年3月至今已第5次印刷;5、《造型艺术欣赏》台湾五南出版公司,2002;6、《中国艺术学研究》,主编,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2;7、《中国工艺美术学研究》,主编,中国摄影出版社, 2002;8、《环境艺术设计的新视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9、在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2003年获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北京市教学名师奖;清华大学教书育人奖;2002年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1995年获全国高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993年获北京市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联系方式:
通信:乐动网页版登录入口,乐动(中国)B座454房间
邮编:100084
办公电话:010-62798269,62798270
电邮: liyanzu @yahoo.com.cn
副主编
陈池瑜
男,1956年1月2日生于湖北省监利县,1982年9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专业,获硕士学位,后于该校获文学博士学位。1992年晋升为教授,同年被批准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94年至2001年6月任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系主任。2001年7月调入乐动网页版登录入口,乐动(中国)工作。乐动网页版登录入口,乐动(中国)教授、美术学博士生导师、艺术学博士后合作导师,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杂志副主编。出版专著有《现代艺术学导论》《中国现代美术学史》《美术评论集》《艺术文章写作技巧》,担任《清华艺术学丛书》主编 和《美术学研究》主编。
联系方式:乐动网页版登录入口,乐动(中国)B座455房间
邮编:100084
电话:010-62798269,62798270
副主编
戴吾三
1953年生,祖籍湖北,生长于山东。少年时爱好科学,也喜欢涂涂画画,埋下“科学与艺术”的种子。曾在工厂干过8年,不拘专业地吸收各种知识。身为汽车电工,画漫画是另一专长。恢复高考,大学读物理系,但不愿细而专,考研时改辙科学史。199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获科学史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获科学史博士学位,1998—99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访问学者。现为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分会秘书长;专门从事中国科技史,技术与文化研究,亦钟情科学与艺术,兼《艺术与科学》副主编。近年主要著述有:《考工记图说》(2003),《汉字中的古代科技》(2004)、《成语中的古代科技》(2003)(有韩国版权,前书另有台湾繁体字版);合著《历史上的科学名著》、《清华大学与中国近现代科技》等。就艺术与科学研究发表有《艺术与科学关系的形象比喻诠释》、《科学观测、实验与美》、《光源与艺术:从历史向未来》等十多篇论文,与刘兵合写的科学与艺术专著由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内出版。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10—62794749
电邮:daiws@lib.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