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主题:
2019年为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的第二十年,在2018到2019的转折点,美院艺协推出以“初心·前行”为主题的系列采访,探究美院部分专业在定位、课程内容、能力培养上的转变及其原因。
清华大学美术艺术史论系王小茉老师已经在清华园度过了十七年时光,经历了从学生到老师“角色”的转化,如今小茉老师在美院任教,因其负责的态度和渊博的知识,深受同学喜爱。故小伙伴们前去采访了小茉老师,了解美院史论系的发展与变化。
王小茉
乐动网页版登录入口,乐动(中国)助理教授
《装饰》杂志栏目主持、编辑
2001.9~2005.7
乐动网页版登录入口,乐动(中国),获艺术史论学士学位
2005.9~2008.7
乐动网页版登录入口,乐动(中国),艺术设计学硕士研究生(后申请提前攻博)
2009.9~2011.9
巴黎第一大学,获艺术史硕士学位
2008.8~2013.1
乐动网页版登录入口,乐动(中国),获艺术学理论博士学位
(清华大学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等奖、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
2014.3~2017.6
乐动网页版登录入口,乐动(中国)博士后
2017.7至今
为乐动网页版登录入口,乐动(中国)助理教授
2012.9至今
为中国装饰杂志社《装饰》杂志栏目主持、编辑
问:艺术史论系的名称变化以及变化原因?
答: 艺术史论系成立于1983年。依托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办学特点与学科专长,我们系最初的名称是“工艺美术史系”,也是当时全国唯一的“工艺美术史系”。其师资基础,是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创立之初即组建的史论教研组。学院一直重视工艺美术理论建设,1982年和1986年时,率先在全国获得“工艺美术历史与理论”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尚刚老师就是这个专业方向的首位硕士。建系之初的教师有尚爱松、田自秉、吴达志、王家树、奚静之、陶如让、胡照华、叶喆民、李永存、陈瑞林、张夫也、赵萌、李双、王奕等。1983年第一批本科生中,有后来留系任教的杭间、邹文、杨阳和王晓岩老师。李砚祖老师也是博士毕业后留系任教的。1988年时,我们系改名为“工艺美术历史与理论系”,这既与其硕博专业方向契合,也反映出学科建设和教学体系“史论兼备”。
1993年时,国家教委对高校的文科专业目录作了一次修订,学院根据专业性质和培养目标,也对原有专业进行了修订。所以,“工艺美术史”专业改为“工艺美术学”,相应的系名也更名为“工艺美术学系”。从这个“学”可以看出,更强调它的专业独立性和知识体系。1998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原来的专业名称“工艺美术”改为“艺术设计”。这首先体现了国家社会对专业认识的根本转变,所以到了1999年,我们系顺应调整,更名为“艺术设计学系”。
与此同时,学院在1999年也经历了一个重要转变,就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与清华大学合并。合并后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更名为“乐动网页版登录入口,乐动(中国)”,其学科建设与发展也因此调整,确定了“保持艺术设计学科优势,加速发展美术学科”的大方向。相应地,我们系逐渐明确了美术史论和设计史论两个专业方向。2001年,正式更名为“艺术史论系”。
艺术史论系的建系时间并不算长,但是系的名称、专业的名称几次变化。系名的变化源于学科深化,观念更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工艺美术到艺术设计的调整与发展,工艺美术-设计理论体系自身的建设,学科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与扩充,还有对国家社会生活、经济转型的认知与回应。
问:史论课程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否与社会需求变化相关?
答:是的。就像之前说到的史论系名称的演变,实际它就是随着社会需求而变化的,课程也是如此。两校合并后,我们系在保持工艺美术和设计史论传统优势的同时,学院引进了美术历史与理论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像陈池瑜、岛子、张敢、李静杰、陈岸瑛、邱才桢、章锐和刘平老师。他们的专业方向多样,涉及艺术史理论、艺术批评、中外美术史、佛教美术、美学、艺术管理,从而使史论系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扩充,更加完善。2000年后,中国的艺术市场蓬勃发展,史论系在2013年开设艺术管理相关课程和硕士专业。史论系虽不是国内第一批开设艺术管理课程的院系,但也形成了自身特色,借助清华大学综合性大学的平台优势,与经管学院合作培养学生。
问:史论上课的方式有何变化?以往上课的方式?现在教学方式?
答:首先,从创系以来,史论系就有外请专家到系内授课的传统。专家的工作单位不仅有其他院校,还有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文博、学术机构,专业不限于美术、工艺美术和设计史论,包括考古、古代汉语等其他临近人文学科。1999年之后,这样的资源变得更加丰富和“易得”了,在系里的安排邀请之外,学生自主选择外院系的课程,文科的、理科的、工科的。最近10年,也是根据大学的要求和导向,本科生、研究生还可以在就读期间赴海外学习。这对于学生的知识面、学术视野和综合素质,还有学业之外的成长非常有帮助。
再者,史论系一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前,史论系的暑期实践以专业考察为主,由教师带领,前往全国各地的艺术史古迹、民间艺术、博物馆和文化产业基地。近几年,实践的类型更为多样,学生可以去拍卖行、画廊、出版社等机构,通过实习培养职业素养,了解艺术市场、设计行业的最新变化。
问:史论系一直重视对各类“史”比如工艺美术史、设计史的研究,但对现在正在发生变化的设计环境是否有过关注?即史论系是否会及时了解最新实践,并进行理论分析?
答:我们常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无论任何时候,研究历史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更好地理解当下、认识自己。教育有这样一个问题,教学体系、课程结构和课程名称往往较为固化,其改变落后于学科前沿和社会需求。但是,教师的授课内容一定是根据时下问题而展开的,不仅与时俱进,还应该能够洞悉未来。比如设计史课程,就可以看到内容上的很多变化。随着“设计”概念的不断更新,我们的设计史观、关注的问题、研究对象都在发生变化——它与美术史的联系与区别,它对设计实践的新认识,它受全球史、科技史和物质文化研究的影响等,都在促进设计史研究的不断更新,研究范式的调整。
王小茉接受学生记者采访
(本文来源:清华美院艺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