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跃华和她讲授的《图案审美与创作》慕课
1999年,聂跃华在地铁里偶遇一本黄色封皮的外文翻译书——《学习的革命》,从这本书中,聂跃华第一次了解到互联网教学和交互式的教育理念。
书中以加拿大为例,因为冬季寒冷,人口分散,学生上学路途遥远且辛苦,因此当地政府着力推广网上教学,不仅解决了当地学生上学难的问题,而且还推动了更广阔区域之间教育资源的联动与共享。这在聂跃华的脑海中种下了一个种子:互联网教学是未来的教育趋势。
也正是因为有此前的了解,当清华开始筹备第一批慕课视频上线时,聂跃华就动了心思。最初,她觉得美术教学是属于文科里的艺术类,与信息技术天然存在距离感,还有些犹豫。直到学校推出配套机制,安排课程助教和专业公司辅助完成慕课录制时,她才真正下定决心,开始做慕课。
视频形式初体验
2016年5月30日,聂跃华的《图案审美与创作》课程正式上线。据聂跃华回忆,当时是“一边录一边上传”,筹备起来压力很大。
“在互联教学上,视频的传播能力远大于图片。首先它是动态的,和图片传承的信息量是不一样的;其次,有声音,增加了额外的信息维度。所以设计慕课时,需要有更多维度的考虑,比如图片出现时间的长短、大小、方式、配乐、画面效果等都会产生不同效果。”对于学生来说,慕课的好处还在于可以随时随地上课,听不懂的内容也可以反复看,帮助学生掌握得更深入。
不过,也正因为这些特质,慕课对老师提出了比传统课堂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准备更精致、更细腻的内容。“当时我以为大概是2个月的工作量,像我这门课的慕课,学校是按照正常课程的3倍课时量来计算的,但实际上工作量远远不止,最终完成用了近10月的时间。”例如,在课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充分运用图像语言,帮助学生感受图案之美,培养他们的艺术直觉,理解图案的意蕴,体会艺术创作中的要点。这需要大量的图片作为积累,在慕课中使用了约近1000张图片,而实际的图片准备量是这个数字的100倍。同时,这近1000张图片都需要进行精细加工,调整曝光水平、裁减图片、修改颜色等。
五个模块打造精品课程
在课程设计上,聂跃华将这门课的慕课分为授课视频和绘制演示视频,并在授课视频中着力打造了五个核心板块,依照不同内容进行模块化的内容呈现。
第一部分是创作过程演示,这是为了弥补慕课所无法实现的写生和变化,通常需要带着学生去看生活中的物象,提炼素材中的有效创作元素,再进行取舍、概括、延伸和想象,这一创作过程通过图像化的演示呈现。
第二部分是生活观察,呈现生活中蕴含着的艺术创作种子,引导观察自然、生活,激活艺术感受的直觉,促进建立艺术原创性思维。
第三部分是理论要点,通过板书、讲课影像和图案创作个案解读来做理论讲解。
第四部分是作品欣赏。通过快节奏的欣赏图案的案例,增加学习者的艺术感性的积累。聂老师认为,艺术感觉的积累需要建立在大量的欣赏之上,即便是简单的方圆,在不同的图例中也有不同的解读。 观看众多的案例可以帮助同学理解其中的深邃内涵,逐渐形成艺术直觉。
第五部分是人物介绍,慕课中的每一讲都会介绍一位艺术家,提升课程的文化含义和历史意义,加深学生对装饰艺术的理解。
这些板块从拓展原创思维、提高审美鉴赏、学习创作实战方法、了解艺术与文化历史的关系四个层面全方位建构课程。
除了前期筹备之外,在课程录制后期,聂跃华还需要与后期制作的公司和专业技术人员交流具体的呈现结果。“后期制作的时候我都要现场盯着,这个图怎么放,怎么衔接,甚至字体放什么位置等等都需要控制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理想的效果。我个人有些完美主义倾向,觉得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最长的一次在后期制作公司连续坐了14个小时,就是为了抠细节。”
在全部录制完成后,课程还整体更新过两次。除了替换了许多图片之外,又加入了一个全新的版块。回忆起辛苦的慕课制作过程,聂跃华感叹:“这也算是我的一个作品,自编、自导、自演。慕课前后的10个月我自己都没有创作新的作品,付出了很多的心血。”
经典新演绎
课程录制的过程虽然艰辛,但取得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互联网的意义就在于将原有的价值放大,扩大百倍、千倍。空间上来说,慕课可以传播的面很广,远远超过传统模式中的授课时间和地点。在清华美院一门课通常只容纳25位学生选课,一学年有50人可以上课,10年就是500,即便100年也不过是5000人。但2016年5月上线以来,慕课上已经有3.9万人选课。慕课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而这种意义和价值上的放大,把清华美院几代先辈对装饰艺术学科体系的深厚积淀呈现在无数学习者面前。“对我个人来说,10个月的慕课制作耗费了比较长的时间;但比起庞薰琹、雷圭元等老一辈艺术家用一生对装饰图案艺术的研究,创建这个教学体系,是完全值得的。”
自清华美院的前身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建院以来,这门课背后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训练方法不断完善发展,至今60多年的历史,是清华美院当之无愧的“当家课”。2018年慕课《图案的审美与创作》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也是对创建这一课程教学体系的前辈们辛勤付出的肯定和告慰。
“这门课是一门经典课程,是学院最初发展的学术支撑。但常常都会有人把装饰艺术和图案当作是仅仅对生活的美化,是点缀之物,这种理解是非常局限和浅显的。”聂跃华用庞薰琹先生对装饰艺术的一段话做注脚:“庞先生曾说过,装是藏的意思,是蕴藏宇宙内在的天理;饰是文采,是人心灵的纯净,只有当人心灵无暇时才会体会到宇宙的内在道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就是装饰,这就将装饰就从一种平庸的解释提升到了哲学高度。”
随着西方艺术思潮的涌入,传统艺术理念受到很大冲击,促使课程体系也进行调整。她说:“我感受到一种责任感,我觉得自己是这些先生们美学观念与思想的传承人。而在新的技术时代里,慕课给了我一个机会,把这个体系留存下来,用新的视听模式把经典的内容传播开来。这也是我一直强调的‘内容为王,经典新演绎’”。
聂跃华认为,对于很多非美学专业的学习者来说,这门课的意义在于两点:第一是理解图案是以艺术、图像化的方法演绎哲学道理的一种形式,通过看图可以理解人存在深层次的理念和规律;第二是体会创造性思维。“我希望同学们上完课有思维上的收获,理解艺术创作包含无限的可能。在科学里,正确的答案可能只有一个,但艺术里,一幅画、一个符号永远有无穷的解读。”
(来源:清华乐动网页版登录入口,乐动(中国)网9月6日电)